中國年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300億件。隨著人力成本上升,快遞末端投遞的壓力越來越大。一方面,快遞員很難把包裹送到用戶手上;另一方面,物業代收又面臨成本和風險等問題,快遞柜因此曾被認為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。
但經歷了2015年的快速擴張后,快遞柜行業在今年卻面對著更多的困惑:
繼續擴張還是開發增值服務,高校、社區等不同細分市場如何深耕,專注一線還是廣撒網,用什么樣的收費標準才能留住消費者,社區O2O怎么打通?
記者為此整理了5個關鍵詞,作為觀察2016年快遞柜行業的切入口,而這5個關鍵詞,也將繼續攪動即將到來的2017年。
關鍵詞一:收費
今年雙11期間,速遞易在5個城市針對新的收費模式進行了試點,由原來的48小時免費改為超過4小時即收費。此舉招致用戶強烈反對,速遞易不得不取消了試點。
在布局快遞柜的前兩年,速遞易以免費的方式進行推廣,迅速吸引了大批快遞員和消費者使用。
但在快速擴張中,速遞易承受了巨大的虧損壓力。速遞易擁有5.6萬個快遞柜,一個快遞柜需要投入3-4萬元設備成本,還不包括場租、系統等后續運營費用,僅靠廣告收入,不可能收回巨大的投入。
2015年,速遞易開始向快遞員收費,每件收費0.4元到0.6元不等。而2016年6月,速遞易又開始向用戶征收超時費,成為第一家對快遞員和用戶雙向收費的快遞柜企業。目前,其他快遞柜企業只對快遞公司或快遞員收費,對用戶仍然維持免費策略。
盡管速遞易暫停了新的收費模式,但11月6日,8家快遞柜企業在上海舉行柜友會,一致認為有償收費是快遞柜行業健康發展的趨勢。
柜友會秘書長、遞易創始人鄒建華表示,快遞柜為用戶和快遞員提供了服務,不能為了格口使用率,一味采取免費策略。
但他也承認,現在多數區域快遞柜還不夠密集,對快遞員的效率提升還不夠明顯,只有提高快遞柜分布密度,增強末端投遞對快遞柜的依賴,才能更有效地收費。
不過,從現實角度看,國內民營快遞企業的單均利潤不足1元,快遞員的派件收入多為1元,快遞柜企業很難通過向快遞方收費實現盈利。
關鍵詞二:放緩
相比2015年的快速擴張,2016年快遞柜企業在布局上更加理性。
鄒建華對記者表示,快遞柜行業的擴張速度整體在放緩,“過去幾年大家都看好,很多企業來搶市場,但幾年下來沒有盈利,賺不到錢,支撐不了野蠻擴張。”
2015年,速遞易從1.4萬多個網點迅速擴張到4.8萬多個網點,全年新增網點3.4萬個。而2016年,速遞易新增網點不到8000個,總數達到5.6萬個。
2015年6月才成立的豐巢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發展速度。截至2016年6月,豐巢在全國布局了2萬臺柜機,并宣布在年底前布設4萬臺柜機。
與速遞易、豐巢在全國廣撒網不同,中集電商總經理程宏達表示,中集e棧目前的策略是做透北上廣深,“一線城市勞動力成本高,快遞末端需要更高效的解決方案。”截止2016年11月30日,e棧已入駐北上廣深的1.6萬多個小區,布設快遞柜超1.8萬臺。
在上海起家的遞易則聚焦在校園細分市場。在鄒建華看來,高校網購集中,擺攤式派件效率低下,學校管理困難,學生取件麻煩,快遞柜能充分體現價值。
目前遞易已建立超過140多個直營網點,每日派送單量超過15萬,另外,遞易2017年將負責運營速遞易的472個高校網點,繼續挖掘高校市場的潛力。
關鍵詞三:抱團
經過幾年的跑馬圈地后,今年快遞柜企業另一個明顯變化,就是逐漸放棄了一味競爭的思路,尤其是下半年開始,快遞柜企業頻繁地進行資源整合,抱團取暖。
5月18日,菜鳥網絡聯合12家快遞公司和豐巢、速遞易等8家自提柜企業,建成全國最大的快遞自提柜服務平臺,以協調末端投遞和快遞柜管理。
10月9日,江蘇云柜、上海富友、深圳中集宣布結成“創贏聯盟”。據統計,三方已在主要城市布點超6萬個社區,還計劃用一年半的時間在新增2萬個社區。
中集e棧奉行北上廣深戰略,云柜在二三線城市發力,富友集中在東南沿海,三家網點布局既有重疊又有互補。
創贏聯盟將開放經營資源,在供應商、運營維護、廣告資源和社區服務等方面實現全面共享,一方面降低運營成本,減少互相競爭帶來的昂貴場租,同時也能提高廣告議價能力,增加收入來源。另外,三方也將統一標準,提高快遞柜的使用效率。
面對營收壓力,速遞易母公司三泰控股12月20日宣布,鑒于速易達突出的營收表現,將把全國的快遞柜交給速易達運營,以提高運營效率。按照協議,速易達每年支付1.4億元的設備租金,并將運營收入的40%分成給三泰控股。
另外,速遞易還把全部高校網點交給專注校園市場的遞易,同樣是為了盤活校園網點的運營效率。
在11月6日的“柜友會”上,速遞易、豐巢、中集等8家快遞柜企業也初步達成共識,將整合快遞柜行業資源。據鄒建華介紹,快遞柜行業會減少在圈地方面的競爭,另外,“柜友會”初步打算整合柜機廣告資源打包,提高廣告價值,增強議價能力。
關鍵詞四:社區O2O
大量資本入局快遞柜行業,不僅是因為看好末端投遞的價值,還因為把快遞柜當作社區O2O流量入口。
2016年,在行業格局基本穩定后,各家快遞柜也在嘗試以快遞柜為入口,開發增值的社區服務。
豐巢和速遞易等通過快遞柜導流到線上,推出了線上商城。豐巢甚至推出了“微倉”服務,讓消費者可以線上下單、再直接到快遞柜取貨。速遞易則與商家合作,疊加一站式洗衣和手機維修服務。
日日順樂家CEO張翼告訴記者,做智能快遞柜就是為了切入社區O2O領域。依靠日日順的上游資源,樂家圍繞快遞柜推出了食品、物流、保險、維修、家政等社區業務。例如,樂家推出社區米倉項目,將五常大米下沉到快遞柜中,方便用戶隨時購買。
在格格貨棧創始人鄭偉杰看來,社區O2O有很多種,快遞柜成本高,線下重,無疑是重模式的社區O2O,但快遞柜在小區內具有排他性,形成規模后,卡位優勢會比較明顯。
格格貨棧和其它社區o2o平臺一樣提供生鮮購買、衣物清洗等服務。在被聚寶網絡收購后,借助聚寶網絡做樓宇廣告的經驗,格格貨棧迅速開拓了針對電商平臺的廣告業務,據鄭偉杰透露,格格貨棧的廣告收入是其他收費和增值收入的兩倍。
不過,由于消費習慣還未形成,這些通過快遞柜進入生活服務領域的嘗試,目前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。
關鍵詞五:融資
2016年,不管是已經完成全國布局的速遞易,還是小而美的遞易,快遞柜企業并沒有實現盈利,也沒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方向,都是在靠融資支撐企業的發展。
這些融資除了保證快遞柜企業在持續虧損時的運營需要外,也支撐著快遞柜企業探索新的盈利方向。三泰控股就宣布以1億資金投資快捷快遞,并合作推出“3公斤以下8元寄全國”服務,試圖打入潛力巨大的電商退換貨和家庭寄件市場,為2017年找到新的增長點。
2015年,通過智能快遞柜投遞的包裹比例為2.5%,到2016年,這一數字變成6.8%。伴隨著快遞業務量一年上一個百億關口的增速,快遞柜市場還有充足的增長空間,但怎么把握擴張速度、從哪里找到收入來源,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快遞柜企業在2017年找到明確的答案。
(來源:天下網商 記者:陶旺波)